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
笔者采访陶盛新和刘本芳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最早来宁夏协调、筹建、选址的两位同志是马毅和陶盛新。由于被采访者年龄偏大,对陶盛新的名字说不清楚。一说是姓陶的同志接待的他,一说名字是陶传新。历史记录要忠于现实,忠于事实。
2015年4月22日,陶盛新的女儿陶静对笔者说,他爸和马毅厂长是首次来宁夏选址建厂。笔者让陶静和她父母取得联系并立即赶往西夏小区陶传新的家。陶盛新80岁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尚好,拄着拐棍还能遛弯。他的爱人刘本芳79岁,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清晰、爽快。陶盛新坐在床边,他的爱人当上了“翻译”。
为了指导“三线”建设,1964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宁夏视察,对宁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宁夏经济建设。从1965年初开始,由沿海和内地陆续向宁夏整体搬迁或合并创建了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
1965年4月,宁夏党委成立了基本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三线”建设。1965年下半年,吴忠配件厂、青山试验机厂、长城机床厂、银川起重机器厂等陆续建成投产。瓦轴援建西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陶盛新说,他当时给瓦轴厂厂长马毅当秘书。
1965年6月,为了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建设好三线企业,一机部周成举(音)派他俩来宁夏。他俩坐火车从瓦轴来到了银川市,宁夏工业厅杨厅长接待了他们,他们就住在宁夏银川交际处(现银川西门附近)。宁夏党委基本建设指挥部为他俩配了吉普车,在银川市周边到处跑,主要就是选厂址,先后在银川南门外(现兴庆区)、新城(现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山沟等处选厂址,但条件都不符合一机部要求。马毅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来到瓦轴当厂长,因为责任重大,几个月后,马毅回到了瓦轴,在“文革”中受到批斗,后任辽宁省工业厅副厅长。他留下来负责协调宁夏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筹建西轴,并接待了安德盛等第一批14名同志。
1965年底,瓦轴领导又把他叫回去,直到1970年3月他再次来到西轴,从此就在西轴扎下了根。他先后任501(现保持架分厂)连长,西轴技工学校、子弟中小学校长,职工医院党支部书记、房产处副处长,1994年底退休,安享晚年生活。他的爱人刘本芳于1970年8月来西轴,一直从事质检工作,1991年6月退休。他们祝愿西轴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2016年7月12日,陶盛新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前排左起:孙远英 孟桂芬 王宝珠 吴云贵 周仕福 王锡梦
后排左起:陈国安 闫忠山 安德胜 宋殿甲 曹正云 姜忠来
(照片由周仕福提供)


1965年9月4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宁夏由辽宁瓦房店轴承厂(以下简称瓦轴)援建三线工厂——西北轴承总厂,建设代号为“102”的军工企业。同年11月9日,瓦轴抽调安德盛、陈国安、王锡梦、宋殿甲、王宝珠、姜忠来、孙远英、孟桂芬、吴云贵、闫忠山、周仕福、曹正云、陈德昌、高扬春14名同志,去宁夏建设“102”军工企业。他们从瓦轴相聚北京,坐火车于11月13日到达银川市,其中陈德昌与高扬春从坐火车去西安联系地质勘察队,为选厂址做准备。
当时,安德盛是西北轴承总厂筹建处负责人,宋殿甲是办公室主任,陈国安是政治指导员,王锡梦是办公室秘书,王宝珠是基建计划员,姜忠来是会计,孙远英是文书,孟桂芬是打字员,吴云贵、闫忠山是司机,周仕福、曹正云是炊事员。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五十三年的历程,五十三年的画卷。这些老同志今天身在何处?
笔者曾于2008年、2014年、2015年三次陪同宁夏有关媒体采访了王宝珠同志,所以了解建厂的部分情况。寻访首批建设者就从王宝珠开始。王宝珠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现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今年77岁。她说,1965年11月,她在瓦轴基建科,领导派她来宁夏,她服从了组织安排,与同事一起来到银川后,心凉了半截。因为沿途十分荒凉,但是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
“一条街两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支烟抽到头,一个公园两个猴”。这是银川市民编的顺口溜。当时,宁夏政府在宗睦巷18号(现光明广场附近)为西轴筹建人员安排了十几间平房,他们住在那里,也是西北轴承厂筹建处。他们挂上了牌子,被宁夏政府领导发现后,说西北轴承总厂是军工保密单位,对外不能挂牌子。他们就把牌子摘下来,再没有挂过。他们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选厂址,但条件都不符合一机部要求。 1966年2月,他们把厂址选择在青铜峡大坝地区(现青铜峡水泥厂附近)。因为这里地势平坦,运送材料、设备等交通方便。在西北“三线”建设会议上,一机部决定把“102”厂址改在青铜峡大坝地区。他们又开赴青铜峡开始组织施工,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建成了临时的水、电、路及部分平房等设施。5月13日,一机部副部长周建南来到宁夏视察“102”的建设,经过几天的调查后,认为青铜峡风沙大、未能靠山、隐蔽,需要重新选址。
6月中旬,基建科陈德昌与几位同事经过一个月的再次勘察,1966年6月25日,“102”的厂址正式选定在贺兰山大水沟内。8月,筹建人员进入西大滩准备材料,筹备物资、做好后勤,为进入大水沟建设西轴做好准备。贺兰山大水沟靠山隐蔽,从崇岗镇到大水沟有一条小土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只能顺着小河沟走进去。沟里有一个羊圈,她们收拾、打扫、清理好羊圈,与孙远英、孟桂芬两位女同志就住在羊圈里,几位男同志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喝的是山泉水,洗衣服就在小河沟。
1966年8月,“102”军工企业开工建厂房,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承建。
1970年10月,厂里把待业青年、家属工组织起来,成立了“五七”服务队,王宝珠任队长。该队由缝衣组、劳保组、织线袋组、焊痒铁壶组、修鞋组、铁屑压块组等组成,主要为职工和工厂服务。现在的机械公司前身就是“五七”服务队。1973年以后,王宝珠先后任厂工会副主席、主席,直至退休。
1969年10月,王宝珠的爱人林世茂从贵州都匀机床厂来到西轴,先后在生产计划科、企管处、铸造分厂、大型分厂任科长、党支部书记。1982年,林世茂任副厂长,主管过销售和物资供应工作。她的爱人林世茂于1969年来到西轴,先后在大型分厂任党支部书记,1982年任副厂长。每当回忆起当年建设西轴的情景,他们感慨万千,并祝福西轴越来越好。
王宝珠说,在西轴工作32年的时间里,最值得骄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了“五七”服务队,支持了工厂发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另一个是任厂工会主席期间,在厂领导支持下,为劳模涨工资,组织劳模外出度假、学习,对劳模住房优先照顾,积极协助主管领导解决了职工的户口问题。每当回忆起当年建设、搬迁、发展西轴时的情景,他们感慨万千。现在,他们每天除了领孙子外,就是读报、看电视、散步,享受晚年的美好生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ociety/leznzbz.html
Leave a Reply